https://yun-campus-res.oss-cn-shenzhen.aliyuncs.com/notice/1584782828-8631.jpg

沈阳工程学院就业指导系列微课①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

2020年3月20日   点击人次: 933   

mmexport1584764565752.jpg

    为更好地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广大学生,现全面推出由我校招生就业工作处组织录制的系列微课程。今天为大家推送的第一课《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由亓俊老师主讲。

view_WPS图片.jpg

点击以下链接观看

v0ek-hifuvph7776547.gif

 

【课程概述】

      作为一名大学生,在学校期间除了学习好专业知识以外,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为自己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上,如何做的更加有效,这就需要我们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概念以及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等。要想更好地了解职业生涯规划,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什么是职业?

所谓职业,一般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从事的,以获得物质报酬作为自己主要生活来源,并能满足自己精神需求的,在社会分工中具有专门技能的工作。

职业的三个基本要素:一是劳动;二是有固定的报酬收入;三是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并得到社会的承认。

与职业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就业,那什么是就业?

所谓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的劳动年龄内,在一定的社会岗位上从事着合法的劳动,并因此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济收入的活动。

就业的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劳动者具有劳动能力;二是劳动得到社会承认并且是合法的;三是所从事的劳动要有一定的报酬或收入。

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毕业后的目标就是要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顺利实现就业!

在了解了职业的概念后,我们来看一下职业的特点。

1.社会性和时代性

职业是生产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产物,是个人和社会存在的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职业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热门职业,如上大学热经商热出国热等,都反映了人们在特定时期对某种职业活动的热衷。

2.专业性和规范性

职业是人们从事的专门业务。从事某一种职业,就必须具备这种职业的专门知识、能力和遵从特定的职业道德要求,如医生,律师,教师。职业主体所从事的职业活动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规定和社会伦理道德准则。

3.经济性和稳定性

人们从事职业活动,在创造价值的同时也要求参与利益分配,获得一定的报酬。作为从事专门生产劳动活动的职业,它的形式和内容在一定时期是相对固定的,这也保证了劳动者能通过连续从事这一职业获得稳定的收入。

4.知识性和技能性

每一种职业都需要劳动者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不同职业要求不同的知识和技能。需要从业者经过专业的学习和培训,具备专门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胜任特定工作。

5.多样性和层次性

职业的范围十分广泛,涉及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种类还在不断增加。由于对职业素质的要求不同以及人们对职业的看法或评价不同,便有了层次之分。职业层次往往是由不同职业中体力与脑力劳动付出的多少、收入高低、工作任务的轻重、社会声望和权力地位的高低等因素决定的。

6.同一性和差异性

在同一类别的职业内部,人们往往形成同一的行为模式、语言和道德规范。由于劳动条件、工作对象、性质不相同,不同职业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各自具有不同的行为模式和道德规范,因而具有差异性。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职业的功能:

1.职业的个人功能

1)职业是人生的一种主要社会活动和生活方式,又是人的一种经济行为。

2)职业是人们获得利益的手段。首先,职业是人的主要经济来源。其次,职业可以获得多种非经济利益,即人的社会地位的象征。

3)职业是个人发挥才能的手段。每种职业都有不同于其他职业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当个人的才能得到发挥,得到不断完善时,就成为促进个性健康发展的途径。

4)职业是个人为社会作贡献的途径。

2.职业的社会功能

1)职业是一种社会存在,职业发展是促进社会进步的推动器。

2)职业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3)职业是社会控制的手段

一、职业生涯的含义

(一)生涯

生涯一词出于两千多年前庄子在《养生主》中所谓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是指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边际无限度的生涯指的是我们每个人有限的全部人生历程。生涯在英语中与职业是同一词(career),有人生经历、生活、人生、道路、志向、职业乃至某一段经历的含义。生涯主要是围绕职业,指的是职业生涯。

(二)职业生涯

职业生涯可以理解为一个人终生的工作经历,是一个人一生中所有与职业相联系的行为与活动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理想、愿望等连续性的经历过程,也是一个人一生中职业、职位的变迁及工作理想、人生目标的实现过程。

职业生涯是以心理开发、生理开发、智力开发、技能开发、伦理开发等人的潜能开发为基础,以工作内容的确定和变化,工作业绩的评价,工资待遇、职称、职务的变动为标志,以满足需求为目标的工作经历和内心体验。职业生涯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历程,是追求自我实现的重要人生阶段。

(三)外职业生涯与内职业生涯

1.外职业生涯

所谓外职业生涯,指的是从事一般职业时工作实践、工作地点、工作单位、工作内容、工作职务与职称、工资待遇、荣誉称号等因素的组合及其变化过程,也就是通过我们的名片、证书、工资单等表现出来的东西。

2.内职业生涯

所谓内职业生涯,是指从事一种职业时所具备的知识、观念、经验、能力、心理素质、内心感受等因素的组合及其变化过程。

3.内、外职业生涯的关系

外职业生涯,通常是由别人决定、给予、认可的,也很容易被别人否定、收回或掠夺。内职业生涯各项因素的获得,主要靠自己的不断努力,也可以通过别人的帮助而实现。大学生在职业生涯发展中,应该紧紧地把关注点放在内职业生涯的发展上。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

职业生涯规划依据主体不同,可以分为组织职业生涯规划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的一种主动行为,指个人结合组织和自身情况以及眼前的机遇和制约因素,对其各阶段所从事的工作、职务或职业道路进行的规划。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包括为自己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发展计划等,并为自己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时间和方案。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长期过程,按照时间跨度可划分为短期规划、中期规划、长期规划和人生规划。

短期:12年以内的规划,主要是近期目标。

中期:35年内的职业目标和任务,在近期目标的基础上设定。

长期:510年的规划,主要是设定较长远的目标。

人生规划:整个职业生涯的规划,时间长至3035年,设定整个人生的发展目标和阶梯。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属于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范畴,其规划主体是在校大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对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测评和总结,确定其事业奋斗目标,选择合适的职业,制定出相应的学习培训计划,并对时间、顺序和方向作出合理的安排。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特点:

1.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不是外力强加在个人身上的,而是个人在自我动力的驱使下,结合社会和组织的综合利益,并依据现实条件和机会所制订的个人发展方案。

2.可行性:职业生涯规划必须依据个人及所处环境的现实来制定,从而使其成为能够实现的落实的计划方案,而不是没有依据或不着边际的幻想。

3.指向性与适时性:职业生涯规划是对未来的职业生涯目标及对未来职业行动的预测,因而具有很强的指向性,通过设计目标、确定路径、指引个人有计划地、分阶段地实现个人职业目标。职业目标一旦确立,就会成为大学生追求成就的推动力和鞭策力,激励大学生为之奋斗。

4.灵活性:规划未来的职业生涯目标与行动,涉及许多不确定因素。

5.持续性:职业生涯贯穿人生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通过不断的调整与持续的职业活动安排,最终实现职业生涯目标。

6.开放性:职业生涯规划的开放性具有多方协商、运用相关测评、适时调整的特征。

7.预期性:职业生涯规划体现着个人对未来职业发展的心理预期。

三、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因素

(一)教育程度    (二)家庭因素    (三)性格因素    (四)价值观    (五)社会环境

(六)性别因素    (七)身心因素    (八)组织因素    (九)机遇把握

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

大学期间为什么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面向低年级学生,帮助学生在校期间结合自身情况和环境状况为实现一生的职业理想而确定行动方向、时间和方案,以及采取一系列行动计划并加以实施。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探索和规划,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择业、就业竞争力,并为未来的职业发展乃至自主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

1.激发大学生追求高层次的人生需要,成功实现自我

2.引导大学生树立生涯规划意识,提高生涯规划能力

3.帮助大学生明确生涯发展目标,提高其努力学习的自主性

4.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在就业中的核心竞争力

5.有助于为未来的职业成功打好基础


生涯是一系列选择的结果。我们的选择造就了我们。

生涯规划课的目的就是帮助同学们提高做选择的能力,做出更适合自己的选择。

谢谢大家!